展會名稱:北京藝術品工藝品展覽會(文博會)
展會時間:2018年10月25-28日
主辦單位:
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新聞出版社與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
承辦單位:北京世界貿易中心北京艾尚國際展覽有限公司
展出展館:中國國際展覽中心(全館)
展館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東路6號
展會規模:60000平米
問:琺瑯誕生于何時何地?世界上最早的掐絲琺瑯器給人們哪些啟示?拜占庭帝國琺瑯器為何多為宗教人物題材?景泰藍如何在瀕臨失傳中獲得新生……著名工藝美術家鐘連盛日前在“國禮的誕生:景泰藍藝術體驗媒體分享會”一一道來,正因為皇家的極力推崇,上到士族達官下至平民百姓,都不能私藏景泰藍,所以600年間從未走出皇宮,成為唯皇室獨享之物。
答:景泰藍,起源可追溯至13世紀末的元代,由波斯一帶傳入中國,其用料考究、不計工本,成器后奢華貴重、厚重典雅,一直為皇家所專享,特別是明景泰年間,帝王對景泰藍極端鐘愛,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制作,被稱為“天下一絕”。七寶燒,成器于十六世紀,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,因其燒制工藝源于中國的景泰藍,故又有“日本的景泰藍”之稱。七寶燒在日本傳統工藝中占極高的地位,更以精湛繁雜的技藝、明燦瑩潤的釉色和美妙絕倫的圖案著稱于世界,七寶燒被日本奉為“無國上品”。
琺瑯又稱“拂郎”、“佛郎”、“發藍”,是一種玻化物質。它以長石、石英為主要原料,加入純堿、硼砂為助熔劑,氧化鈦、氧化銻、氟化物等作乳濁劑,加入氧化銅、氧化鈷、氧化鐵、氧化錳、氧化銻等作著色劑,經過粉碎、混合、煅燒、熔融后,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瑯熔塊,再經細磨而得到琺瑯粉。將琺瑯粉調和后,涂施在金、銀、銅等金屬器上,經焙燒,便成為金屬胎琺瑯。若以玻璃為胎,則稱為玻璃胎琺瑯;以瓷器為胎者,則稱為瓷胎琺瑯。
制作工序:
從一張紫銅片、一根扁銅絲、數十個釉料色碟,到幾萬次的捶打成型,成百上千的手工掰絲掐花,再將這些掐好的銅絲蘸上白芨,依照圖紙粘在銅胎之上,撒上銀焊藥,經900多度高溫牢牢焊接在銅胎之上,然后將各色釉料通過藍槍點潤在銅絲花紋的格子里,再經過800多度爐內燒制,經過三到四次反復點潤釉料、入爐燒制,再經過數遍打磨,才初現景泰藍風采,經最后一道鍍金工序,一件真正的景泰藍才算誕生。這僅為景泰藍制作的幾個主要工序,細分工序更是多達108道,體現了景泰藍華美外表背后的艱辛和智慧。
展位價格:
標準展位:9平方米/¥12000 光地:平方米/¥1200(36平起租)
聯系人:毛靜靜
Q Q:1505783727
手機:13511042123(兼微信)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east-ray.cn/exhibit/e_60022.html,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。